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,今年世界帕金森病日的主题是“综合治疗,品质生活”。连日来,许多医院的专家通过“云讲座”等与公众交流,向他们普及帕金森病的知识,对护理帕金森病人提出专业性的指导意见。
4月10日,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(简称“浙大一院”)开展了一场以“关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”为主要内容的世界帕金森病日患者关爱活动,由专家面对面答疑。
现场的80余名患者及家属,除了该院神经内科随访的老病人外,近一半是慕名而来的群众,他们大多带着小纸条“有备而来”。帕金森病的预防、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和日常管理照料过程中的诸多问题,由神经内科、神经外科、精神科、康复医学科和护理部的多学科临床专家一一给予详细解答。
浙大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彭国平主任医师介绍,今年世界帕金森病日的宣传主题是“综合治疗,品质生活”,这正是在从事帕金森病临床治疗工作的医务工作者追求的目标。
“我们会强调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治疗方法。如早期患者主要是改善行动迟缓、震颤等运动症状,也包括便秘、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,同时尽量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;而中晚期患者症状比较重,在采取药物联合治疗的前提下,还考虑结合手术治疗,配合进行一些康复训练,如做广播操、打太极拳,局部理疗,这样可以有助于改善患者运动能力。”彭国平说。
该院还建立了帕金森病患者的随访微信群,定期开展线上科普宣教。“我们发现,现在康复养老院、老年公寓的帕金森病患者比较多。随着新冠疫情的平稳,我们的临床团队会多去这些地方,做些相关宣教。”彭国平说。
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帕金森病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织相关专家举办了线上“云讲座”,一些看似与此病“不沾边”的年轻人也踊跃参加。
“以前以为帕金森病离我们很远,听了讲座后才了解,年轻人也可能得这种病,也需要警惕。”听完线上“云讲座”后,在成都读书的大三学生刘艳艳说。
不少人觉得得了帕金森病,一定会出现肢体抖动的症状,实际并非完全如此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商慧芳教授介绍,帕金森病起病隐匿,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,很容易被忽视。
成都市民李先生的奶奶今年75岁,性格很开朗,喜欢跟人聊天,从前年年初开始,老人晚上经常睡不着,心情也不好。家人还以为是老人上了岁数,也没太在意。直到老人连鞋带也系不上了,家人才把她送到医院,很快就被诊断患上了帕金森病。
商慧芳提醒,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法完全治愈,但如果能及早发现,长期规范系统治疗,可明显控制病情。
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振国表示,帕金森病一些如抑郁、便秘、嗅觉减退、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往往会被忽略,而这些症状则更显著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。“在日常诊疗中我们发现,有半数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同时伴有抑郁和焦虑,这在年轻患者中尤为明显。”刘振国说。
随着对非运动症状关注度的提升,多学科、多手段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升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,尤其是中医的介入对于缓解非运动症状效果显著。刘振国介绍,2021年3月12日,“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”成立,希望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神经系统慢病治疗中。
“对于帕金森病这样的慢病诊疗来说,管理重于医治,这就需要建立区域性的就医体系,提高患者的就医方便性以及医从性。”据刘振国介绍,目前,上海已有45家医疗机构参与到该联盟,其中就包含多家中医医院。
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,帕金森病患者逐年增多,同时帕金森病患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。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黄红星认为,帕金森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、全程管理,在多学科专业医师的指导下,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,才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,提高其生活质量。湖南省脑科医院院长王枭冶介绍,该院以神经外科、神经内科为主,联合精神心理科、消化内科等,成立了帕金森病全病程诊疗中心,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一站式、全方位、全病程的便捷服务。
据新华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