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12日下午,姚倩为网友现场讲解“‘今天’和祈年殿的奇妙缘分”。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
“这主播讲得真好”、“主播新年快乐”……在天坛官方抖音号上,网友热情“围观”天坛祈年殿文化,天坛的高人气从现场延伸到线上。网友口中的“主播”是天坛公园游客服务中心金牌导游姚倩。
今年春节,北京市属公园首次开启“新春游园汇”线上活动,推出新春直播、云游导讲等活动。2月12日下午,姚倩为网友们进行讲解。“平常带团,我的游客一次只有二三十人,这次云直播,在线观看的‘游客’数量最多时达到了几千人,天坛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”。姚倩说,希望通过这次讲解,引起网友对天坛的兴趣。“不久的将来,大家可以到现场来玩,咱们线下见。”
直播讲木质建筑提前网购小道具
今年春节假期,北京10家市属公园免费向游客预约开放。不少游客携一家老小来到天坛公园游玩。
“对于祈年殿而言,今天是一个特别特殊的日子。我就从农历、阳历和干支纪年三个方面,和大家说说今天的特殊之处。”下午两点,身着工装的金牌导游姚倩在景区开讲,这次她面对的不是围着她的游客,而是一部手机。
从农历上来说,今天是大年初一。姚倩说,上古时代,人们祈求丰收,慢慢就演变成了一个节日,叫做年节。祈年殿是清代皇帝祈求丰收的地方,这个祭祀仪式当时叫祈谷。
“今天的阳历是2月12日,北京天坛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,也就是公元1420年,在建成的第二年初,就在祈年殿举行了天坛历史上的第一次祭祀。我们核算了一下举行祭祀那天的阳历日期,特别巧,也是2月12日。”
姚倩说,干支纪年不仅仅能用在纪年,也可以纪月和纪日。祈年殿是清代祈求五谷丰登的地方,清代规定,祈谷大典举行的时间是正月上辛日。“上就是第一个,正月第一个日子名字里出现辛字的这一天,就是举行祈谷大典的这一天。这一天不是固定的,但肯定在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十之间。巧合的是,今年的正月上辛日,就是今天。”
当直播镜头给到建筑特写时,她会趁机看看网友的留言,及时回复大家的问题。为了让网友看清楚她所说的位置,她还把手指伸进特写镜头中,现场“比划”。
为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直播,姚倩这几天已经进行了多次演练。“以往我带着游客,走到哪儿说到哪儿,游客可以随时提问打断。但采取直播的形式,我需要提前把镜头和衔接想好,使整体逻辑关系顺畅一些,让云端的游客听起来舒服。”
讲解到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榫卯结构时,姚倩从兜里掏出一个鲁班锁现场拆解,这是她提前网购的小道具。“直播的镜头角度和画面有限,所以我会用小道具,让网友看得更清楚。”在现场,不少游客也停下来,倾听姚倩的讲解。
金牌练就非一日之功
2005年,22岁的姚倩从园林专业毕业,来到天坛公园干起了讲解。刚刚“转行”,姚倩两眼一抹黑,除了学习,只能反反复复多练。她的第一个讲解岗位在神乐署,每天要讲六圈儿,总共讲上四个小时。夏天景区游客络绎不绝,一个月下来,姚倩感觉嗓子冒烟,沙哑得快要说不出话来。正是在一遍遍练习和实践中,姚倩积累了经验、技巧和知识。
“讲解过程中,游客会向我们提非常多的问题,最开始可能答不上来,因为谁也不可能刚入职就是专家,更重要的是后续的态度。”姚倩说,她的领导告诉讲解员们,回答不上游客的问题,千万别糊弄人家,那是糊弄你自己。把游客的联系方式留下来,查完之后再打电话告诉人家。
2007年,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,北京市属公园进行讲解员岗位的“技能练兵”,姚倩在公园系统内的比赛中脱颖而出,获得第一名。此后,她又在神乐署历练了3年,由景区讲解转为全程导游,并在2010年荣获北京市导游之星称号。
从讲解神乐署一个建筑,到讲解祈年殿、皇穹宇、圜丘等天坛经典建筑,需要掌握的知识成倍地铺面而来。“导游都有最基本的标准解说词,但实际讲解时,每一个游客的关注点不一样,有的人喜欢文物,有的人对建筑更感兴趣,所以导游要学习的知识非常多。”
随着时间的推移,每一个导游都会形成自己鲜明的讲解风格,姚倩走的是“亲切风”。“我们现在所在的区域非常嘈杂,但是古代皇帝祭祀是在凌晨5点多,周围夜色正浓、异常安静。您现在身边两侧当年站满了大臣,但大家都屏息等待皇帝的到来,唯一能听到的是燔柴炉里木柴噼噼啪啪的爆裂声。”在讲述祭祀场景时,她更多地描述古代场景,让游客“穿越时空”,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。
和游客成为“知音”朋友
从业16年来,姚倩曾为时任韩国代总统黄教安、巴西议长马尔科·马亚等重量级嘉宾做过讲解,但她最常打交道的还是普通游客。
在神乐署讲解时,姚倩曾经遇到一位特殊游客。神乐署按照古代记录恢复了明清两朝皇家音乐——中和韶乐,这位游客之前来看演出时,被一首动听的曲子吸引,久久不能忘记,所以专程再访天坛寻乐。姚倩带着游客听了好几首音乐,游客都表示不是印象中的那一首。姚倩留下了游客的邮箱,把能找到的音乐都给她发了过去。在不断交流过程中,这位游客和姚倩成为朋友。
姚倩觉得,和游客沟通也要有技巧。“有时候直接制止游客践踏草坪、触摸文物,大人可能会觉得没面子,小孩子则有逆反心理,越是不让做什么偏要尝试。”姚倩就会委婉建议,咱们去那边照相吧,那儿的景色不错。
她还曾接到一个愤怒的投诉电话。一位游客气冲冲地质问,为何回音壁外围要加栏杆。姚倩解释说,加装栏杆是为了保护回音壁的墙壁,以免游客在墙壁上刻画。但游客不买账:“既然你们要保护,那就干脆别开放了。”
姚倩马上换了个话题,和游客讲起了声学原理,告诉游客在哪个位置听到的回音效果最佳。“您可以现场试试,我们虽然围起围栏,但也没有影响回音效果”。听到游客平静下来,姚倩继续说:“很抱歉,因为我们的保护行为,您再来天坛时看到的情景和小时候不一样了。希望您能理解我们保护文物的心情”。游客一听这话,立马消了气。
春节团圆饭父亲得“预约”
考虑到防疫需求,今年春节期间,市属公园仍然采取限流举措,但免费入园的政策仍然吸引了一大拨游客前往。为了应对可能产生的瞬间大客流,天坛公园全园职工上岗,机关、绿化和后勤等各岗位员工来到一线,支援做好门区测温验码等工作。姚倩也不例外。“老年人不会预约怎么办?大家都赶在同一时间段进入门区怎么办?这些都是我们今年春节可能面对的新问题,我们事先也做好了预案,帮大家顺利游园。”
与普通公众不同,姚倩的春节记忆都和上班有关。从事服务行业,姚倩在春节和五一、十一假期很少休息。除了跟团讲解,她还会根据排班情况在游客服务中心前台,承担游客答疑、轮椅租借、提供小药箱、受理投诉等任务。“往年,初一和初六我们可能有一天倒休,今年是春节七天乐,天天在岗。”
前几天,姚倩父亲打电话问她,“春节哪天休息,咱们一块儿吃个团圆饭。”姚倩有点拿不准,“等哪天游客较少,我们下班早,我请您下馆子去。”尽管家人想吃顿团圆饭,也要事先和她“预约”,不过,能在春节期间让游客快乐游园、尽兴而归,也是她这位金牌导游最大的心愿。
新京报记者张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