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记者李德欣侠克田晨旭
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。早上7点半,丰台区王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医生苏永明已经来到单位,与医护人员一起仔细清点当天需要接种疫苗的数量。
“今天准备了1400多剂次的新冠疫苗。”苏永明介绍,前一天晚上医护人员会把疫苗准备好,检查无误后放入冷柜冷藏,第二天一早再次核查后尽快出发前往接种点。
不到8点半,王佐镇佃起村文化中心新冠疫苗接种点外,前来接种疫苗的居民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。苏永明和同事将装有疫苗的冷藏箱搬进接种点,随后熟练地穿戴好防护装备,将疫苗分发到每一个接种工作台,随后负责接种的医护人员迅速就位。
“经过近两周的接种工作,我们逐步摸索优化工作流程,效率比刚开始时明显提高。”苏永明说。
记者在现场看到,接种点内分为等候、预检、接种、留观等区域,为防止人员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,现场还设置了急救区,房间内配备了心电图、氧气瓶、除颤仪等医疗设备。整个接种流程实行单向循环,各个环节井然有序。
上午10点左右,盲人按摩师杜秋生和他的工友孙杰在医护人员的搀扶和引导下,走进疫苗接种点。对于高龄、行动不便及残障人士,接种点设置了绿色通道,可以直接进行登记和接种。
杜秋生从老家来王佐镇工作已经3年。去年,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他十分担心、不敢出门。3月10日,收到接种疫苗的通知,让他和工友们十分高兴。
“我们做按摩工作每天要接触很多人,打疫苗是对我们自己负责,也是对大家负责。非常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心。”杜秋生说。
半小时后,杜秋生和孙杰结束了留观,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走出接种点。“今天的接种过程非常顺利,也非常方便。打完疫苗我们就放心了,也希望能为免疫‘防线’贡献我们的‘一臂之力’。”孙杰说。
为了方便不同接种人群,北京市多个区还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了移动疫苗接种车,根据居民需求前往社区、工地、车站等场所“上门”接种。
北京南四环外银地家园旁社区文化广场,设置了一处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,一辆大巴车改装而成的移动疫苗接种车停在路边。“移动疫苗接种车上的配置与固定接种点相同,还设置了远程数据传输系统,实时上传接种信息。”北京丰台医院医务处工作人员刘建新说。
安玉茹老人家在河北省唐山市,因为腿脚受伤,最近来北京投奔女儿就医。“本想尽快接种新冠疫苗添一份安心,可是我腿脚不利索,最近的集中接种点距离好几公里,实在没法去,只能干着急。”安玉茹心急如焚。
4月初,为方便银地家园社区及周边残疾人、年长者等行动不便群众,移动接种车“上门”提供2天的接种服务。安玉茹只需下楼走上几步,便到达接种车附近,由工作人员搀扶着完成了整个接种过程。
记者了解到,截至2021年4月5日,北京市已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693.77万剂次,累计接种1062.90万人。
“希望符合接种条件的人们都能及时接种,共同构筑免疫长城。”苏永明说。
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