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雨贵如油。春耕时节,一场不约而至的好雨,洒在重庆农业大区梁平区的田间地头。戴上斗笠、卷起裤腿,白平带人一天到晚泡在田里,忙着填沟蓄水,为下一步插秧做好准备。
在城里经商20多年后,这还是白平头一次回到农村干起农活。他今年在梁平区星桥镇两路村流转了800多亩水田,全部用于种植水稻。“这些田是我竞标拿下的,必须好好种。犁田、培肥要追上农时,争取夺个丰收年,别让人小瞧了我这个种粮新手。”白平笑着说。
种粮还要抢?这在两路村成了件新鲜事。原来,在去年下半年,两路村被梁平区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村,通过农田小并大、短变长、弯变直和互联互通,原本丘陵地形上的2700多亩“巴掌田”,变成了适宜农机下地、高效作业的高产田,种田钱景可期。
农田整好了,谁来种呢?村里人商议决定,除了拿出300多亩留给愿意继续种田的农民之外,其余2300多亩则发布流转公告,由大户竞标来种。
去年12月的一天,一场27名大户参与的竞标会如期举行。“土地要流转,规矩先说定。”村支部书记杜江东开宗明义,首先要求流转之后,必须继续种粮;其次流转费不能低于400元/亩。最后有4名大户中标,获得5年的农田经营权。
看着大户们一人一张纸、一支笔,仔细填上报价和想种的土地面积,负责现场见证、监督的村民代表刘道来觉得新奇。“我种了一辈子粮食,可知道其中的辛苦。我家4亩多水田,光是插秧一项,就要五六天时间,累得人直不起腰杆。如今好了,土地流转给大户种,我可算能‘退休’了。”73岁的老刘说。
“现在种粮,可不能再靠人力去堆,肩挑背磨下苦力气的日子正在成为过去时。”种粮大户邓中精打细算,报出了450元/亩的价格,集中流转了1000亩水田。“我敢流转这么大面积,一是因为农田经过了整治,不像过去三五分一块田,而成了平均5亩以上的大田,基本可以全程机械化,节本效果明显;二是规模种粮,统一了稻种和种植标准,稻谷销售价一斤能高出6分钱以上,1亩地又能多收六七十元。”邓中算清收入成本账,规模种粮就有了底气。
白平找的则是分工协作的办法,来降低种粮成本。除了日常管水、稻谷烘干、销售由自己搞之外,800多亩水稻田的机耕、机防、机收等主要生产环节,以350—400元/亩的价格,全程外包给社会化服务组织来负责。
“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干,种田才高效。”白平说,以水稻植保为例,人工打药防治病虫害,一人一天最多30亩。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一台无人机一天能作业300多亩,这就是差距!
同样是种稻,大户刘道荣挣钱的路子还更广。在两路村这次竞标中,刘道荣拿下了400多亩水田,他想的是稻鸭共作、种养结合,来增加效益。
刘道荣养鸭在梁平远近闻名,也因此得过全国劳模的荣誉称号。“我们有稻田养鸭的专业技术,一季稻能放两批鸭。”刘道荣说,鸭子就在稻田放养,能省饲料成本,天天活蹦乱跳运动着,肉质还更好,种稻还能节省肥料成本,一举多得,生态增收。
新华社重庆4月7日电